&ep;&ep;翌日,天还未亮。

&ep;&ep;青牧急切地敲门:王爷不好!出大事啦!

&ep;&ep;萧厉和宁长乐被惊醒,两人披上外衣,开门问道:何事如此惊慌?

&ep;&ep;突厥王突然反水,撕毁合约,率兵大举进犯。北疆士兵应对不急,死伤惨重,老王爷身死未卜,王妃在苦苦主持局面,差人快马加鞭,让您速去应援,再晚就来不及了。

&ep;&ep;两人俱是一惊。

&ep;&ep;萧厉迅速做出判断:时间不等人,通知各将,神武门集合,返北增援!

&ep;&ep;长乐,你随我一同去北疆。萧厉握紧他的手。

&ep;&ep;他一走,宁长乐不再安全。

&ep;&ep;宁长乐摇头,坚决地说道:我要去临安。

&ep;&ep;萧厉也明白,李器跃前脚刚从北疆回来,后脚突厥王就反悔,这其中定有猫腻。

&ep;&ep;京城不可能给北疆增援士兵,这也是为何萧厉第一时间不奏请乾详帝,而决定直接通知各将集合的原因。

&ep;&ep;增兵不可能,粮草更不可能。宁长乐要第一时间赶去临安,保证北疆的军需供应。

&ep;&ep;可是,这样一来,他们夫夫就要分开。他在北,长乐在南。长乐若有什么危险,萧厉鞭长莫及。

&ep;&ep;萧厉满脸阴郁,理智与情感来回拉扯。

&ep;&ep;你放心,我不会有事。他们不知道我在临安的产业。

&ep;&ep;宁长乐眼神坚定,替萧厉做出决定,别忘了,我不仅是你的夫人,更是你的同盟者。你要相信我,就如同我信你一定能救出安定王,掌握大周。

&ep;&ep;萧厉闭了闭眼,道:你先佯装随我赶赴北疆,半途悄悄离开。青牧,你率一队人马保护王妃安全。

&ep;&ep;青牧虽然更想上阵杀敌,救回老王爷。但是他知晓,王妃的安全对于王爷而言,对于整个北疆的胜利而言,都极其重要。

&ep;&ep;他顿了顿,道:属下遵命。

&ep;&ep;一夕之间,安王反了。

&ep;&ep;萧厉擅自动用禁军,齐聚皇宫神武门。

&ep;&ep;乾详帝和萧昀听到这个消息,险些从床榻滚了下来,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好。

&ep;&ep;萧厉用内力朗声喊道:北疆危在旦夕,吾恳请圣上批一道圣旨,准许吾带兵出征,帮助北疆度过安危。

&ep;&ep;萧厉不到万不得已,从未打算明面上造反。

&ep;&ep;他是大周皇室,与乾详帝一脉血亲,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屠杀亲族、反叛上位的骂名。

&ep;&ep;他要的是名正言顺的即位,所以才不惜装病,筹谋许久,不断与朝中势力反复纠缠斡旋,争取到大多朝臣们的支持。

&ep;&ep;今日,他纵使擅用禁军,围兵皇宫,也要个师出有名。

&ep;&ep;兵临城下,乾详帝哪敢说半个不字,不出一炷香的功夫,玉玺盖章的圣旨就被太监于德送到了萧厉的手中。

&ep;&ep;两人对视一眼,未发一言。

&ep;&ep;但是,于德相信萧厉再次返回京城之时,便是登基为帝之际。

&ep;&ep;第46章京城约莫还需三日,不急

&ep;&ep;萧厉带领安王军出京师不过几天,乾详帝昭告天下萧厉谋逆,号令各地将军支援、堵截捉拿。

&ep;&ep;各地军队有视而不见的,也有潦草放水,追而不战的,有几个真心追打的,被萧厉短短几日便轻松击败,安王军仍旧势如破竹,一刻不停地赶往北疆。

&ep;&ep;宁长乐在浩荡的队伍中途,悄然离开,未有人注意到。

&ep;&ep;宁长乐花了三日,赶回临安府,拿着萧厉的密信,找到卫都总管。

&ep;&ep;卫都总管已知晓萧厉反叛的消息,却毅然决然地加入其中,替宁长乐遮掩行踪。

&ep;&ep;天下人尽知乾详帝出尔反尔,置北疆百姓为不顾,一国之主的威严全都被他败完了,根本不配做皇上!王妃尽管吩咐,江浙两万水军悉数归投安王殿下。卫都总管正义凛然,想起当今圣上只剩下浓浓不屑,决意归诚安王。

&ep;&ep;收粮、制火药、运送北疆。

&ep;&ep;宁长乐在临安的任务,就是保证北疆的军需火器,让萧厉后顾无忧。

&ep;&ep;每天紧锣密鼓,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
&ep;&ep;宁长乐精力略显不济,只以为连日疲惫,没放在心上。

&ep;&ep;半月后,萧厉来信,已安全抵达北疆,并在千里茅野中及时救出负伤孤立的安定王。

&ep;&ep;目前形势不容乐观,前有突厥奋力进攻,后被地方联军阻隔去路,腹背受敌,仗打得十分不易。

&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