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文昌侯夫人回去后,老王妃很快就病倒了。

&ep;&ep;老王妃这一病来得气势汹汹。

&ep;&ep;李嬷嬷担忧地看着老王妃,郎中来了一波又一波,都说老王妃体虚,气火攻心,将养几天便无大碍。老王妃也十分配合地喝药,但李嬷嬷的心还是不敢放下。

&ep;&ep;药根本不是问题,再贵的药宸王府也供得起。真正要命的,是老王妃的心气散了。

&ep;&ep;越是傲气凌人的人,奔溃起来越致命。老王妃骄傲了一辈子,却在晚年信念坍塌。对此,李嬷嬷唯有叹气,当年宸王受封的圣旨送到王府的时候,李嬷嬷就怕老王妃受不了这个落差,做出什么傻事。她寸步不离地守了一个月,老王妃看起来一切正常,李嬷嬷才渐渐放下心来。这么多年过去,李嬷嬷本来以为老王妃已经放下了,没想到,老王妃到底还是没熬过这一关。

&ep;&ep;荣安堂人来人往,但都不敢发出声响,整个院落弥漫着压抑低迷的气氛。

&ep;&ep;二夫人、五夫人几人全天守在老王妃榻前侍疾,几位姑娘也都来了。容思青曾递进话来,想在老王妃跟前尽孝心,但她连老王妃的面都没见着,就被赶出荣安堂了。

&ep;&ep;黎阳带着容思勰到荣安堂走了个过场,连地皮都没踩热就离开了。李嬷嬷也不敢说什么,今时不比往昔,王府的风向,早就变了。

&ep;&ep;再见到容思勰时,春莺瑟瑟发抖,连和容思勰对视都不敢。她从前敢和郡主打机锋,不过仗着老王妃有撑腰罢了,现在老王妃已经倒了,她哪敢再放肆。

&ep;&ep;和荣安堂衰败的气息不同,长安城内,现在却热闹得紧。

&ep;&ep;八月,武定侯寿辰渐近,又掀起一波社交热潮。

&ep;&ep;武定侯只是一介侯爵,既不是承羲侯、忠勇侯这样世袭罔替的超级侯府,也不是文昌侯、成安侯这般朝中供职的实权人家,按理这样的府邸,在长安是打不起丝毫水花的。武定侯不过办一个非零非整的普通寿宴,何以会惊动这么多大人物?

&ep;&ep;这是因为,武定侯有一个很厉害的外甥。

&ep;&ep;武定侯本人没什么出名事迹,说起武定侯的妹妹,也没多少人有印象。但如果提起武定侯之妹的另一个身份——宸亲王之母,那就不一样了。

&ep;&ep;老宸王刚刚封王的时候,聘顾氏为嫡妃,但顾氏的福气显然不够深厚,她嫁给老宸王时,老宸王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,等昭宗继位,大肆封赏异母弟老宸王时,顾氏已经缠绵病榻,没多久就去了,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嫡长子容榷。后来继妃刘氏入门,再后来就是长安人民耳熟能详的世子争夺之战,武定侯府自然全力支持亲外甥容榷。等尘埃落定,世子容榷成为最终赢家,容榷的舅家,武定侯顾氏也随之兴旺起来。

&ep;&ep;宸王作为启吾卫统领,想要讨好他的人数不胜数。但是宸王和宸王妃非常谨慎,不该收的礼一概退回。这些人又从宸王的儿子女儿中下手,结果容颢宗、容颢南没一个是省油的灯,而小郡主身边随从众多,他们见小郡主一面都难,谈何送礼拉关系。最后,想要示好宸王的人,只能迂回作战,从讨好宸王的舅家开始。

&ep;&ep;有了宸王府这一层关系,武定侯一个平平无奇的寿辰,也能办得热热闹闹,车水马龙。

&ep;&ep;按贵族圈的潜规则,身份越高的人来得越晚。但是今日,黎阳为表亲近,带着儿女早早地来到武定侯府。

&ep;&ep;今日同行的只有容颢南和容颢真,容颢宗已经在鸿胪寺供职,不好动不动就请假,所以得中午时分才能到场。宸王就更不必说了,能不能抽出空亲临都是未知的。

&ep;&ep;至于其他几房,二夫人、五夫人要在老王妃跟前侍疾,再说她们作为继室的媳妇,也不好出席原配顾王妃娘家的宴会,干脆不来。三夫人、四夫人作为庶媳,更不敢在这个关头讨嫌,她们托黎阳带来了寿礼,本人就不再出场了。

&ep;&ep;其他几位娘子,也被各自的母亲拘在府中。

&ep;&ep;所以今日到场的,只有大房的子女。

&ep;&ep;黎阳自然巴不得如此。

&ep;&ep;容思勰扶着下人的手款款下车,从她刚刚站定开始,就不断有人来给她问安。容思勰面带笑容,一一颔首示意。黎阳最后一个下车,等黎阳收拾妥当后,容思勰和两位兄长站在黎阳身后,随母亲一起去正院给舅公请安。

&ep;&ep;武定侯年过六旬,但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,他看着容思勰几人给他祝寿行礼,颇为欣慰地摸了摸胡子。当年他送妹妹出嫁时,哪里能料到今日的盛况呢?

&ep;&ep;想起早逝的妹妹,武定侯生出些许伤感来,可怜阿妹没有这等福气,享受子孙绕膝的乐趣,反倒是那个继房,安安稳稳地活到现在。

&ep;&ep;大好的日子,武定侯不愿意想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